京都府立陶板名畫之庭,在地下鐵北山站、植物園旁,是由安藤忠雄所設計的建築,
展示了8幅陶板畫,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品。參觀費¥100。
進去之後首先會看到第一幅作品,莫內的睡蓮‧早晨。和原作差不多大小,記得在倉敷大原美術館看到的
另一幅睡蓮也是這樣躺在水裡。
接著牆壁上這一大片是"鳥獸人物戲畫",是高山寺傳下來的繪卷物,據說是鳥羽僧正所作,是繪卷物中的傑作。
共有四卷,目前由京都國立博物館和東京國立博物館各保管2卷。
甲卷主要是把猿、蛙和兔這三種動物擬人化,呈現戲水、玩樂等場景。
由這幅可看出猴子是這裡的大王(誤),然後左邊戴帽子的兔子耳朵被壓扁也太可愛。
其實畫的是法會結束後,猴子是僧侶,而兔子們拿供品來。
乙卷就有比較多常見的動物,馬、牛、羊等等,然後還有進口來的動物,例如大象、豹,
另外也有虛構的動物,像是下圖的麒麟。
鳥獸人物戲畫圖旁邊會看到這幅和原作差不多大的"最後的審判",米開朗基羅耗費6年完成的大作。
第一次這麼清楚看這幅畫,在作品旁也有簡單的解說每一個部分的人物為何。
我想我這輩子應該很難去羅馬看實品,雖然這只是複製品但還是蠻震撼的。
之後沿著斜坡往下走,出現了這幅中國味的作品-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,畫的是北宋京城開封的生活樣貌。
隨著時代的演變,真品和後來各朝代大量出現的摹本散落各處,而且據說實際上有多少本也不知道。
台灣的故宮博物館也有收藏其中的9幅。
畫中大致分為農村和市集兩個部分,人物共有8百多人、牲畜60多匹。
還蠻喜歡這種"風俗畫"的,可以看到不同時代生活的樣貌,觀察每一處的場景、人物表情。
接下來是達文西的"最後的晚餐"。看到這幅就會想到當初看完達文西密碼的有趣之處。
不小心又注意起耶穌和若望之間所呈現的M字形,除此之外小說的內容我也不記得了。
上一次看安藤忠雄的作品是"坂上之雲博物館",雖然我對他的建築風格沒研究,
但這種交錯的幾何圖形我還蠻喜歡的。
點描派的秀拉-"大碗島的星期日的午後",覺得這幅畫呈現一種平靜和諧的狀態,
也會讓人想仔細去觀察每一個人物的動作和情緒。
雷諾瓦的"on the Terrace"(雖然我比較喜歡煎餅磨坊的舞會)和梵谷的"Road with Cypress and Star"。
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組合。
參觀完陶板名畫之庭,當然也要來旁邊的植物園來看看,雖然我並沒有特別喜歡什麼植物,
但覺得日本的花草都種的挺好看的。以下可說是植物圖鑑,但我都不記得名字了(是說根本沒在記)。
這棵剪成螺旋狀的樹(?)讓我想到了螺旋麵包(愛吃鬼)。
右邊的花很假、左邊有一種家庭菜園的概念。
植物園裡梅花也開了不少。
雖然我還是不知道這些是什麼品種。
球根植物區,可以感覺到植物們破土而出的努力。
藍天白雲好天氣,但風好冷。
早春植物區,顏色繽紛、眼花繚亂。
這才是真正的花圈。
很喜歡這個花從相框裡滿出來的設計。
好像是可以吃的油菜花(?)
最後的日本區聚集好多人,一定要有的日式庭園風。
參觀完在園區內長椅上休息小憩,看著前方的噴水池。(其實很冷)
植物園內其實還有一個很大的溫室可以參觀,但因為時間不太夠就沒進去了。
好天氣的話這裡也很適合散步,入園費也不貴¥200。
這裡離以前住的地方很近,以前騎腳踏車去上課時也都會經過,但當時並沒有進來,
這次因為檢定特典免費才想說來看看也好,兩個都很值得參觀,反而有點後悔當初為何沒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