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參拜順序:六角堂→本能寺→矢田寺。
因為天氣不好加上有些地方想等之後楓葉紅了之後再去,今天就去鬧區附近順便逛街XDD。
從四條烏丸開始往三條通方向前進,走到六角通之後右轉馬上就看到六角堂了。
兩年前來京都時其實也有來過,不過當時因為在京都文化博物館逛太久等到走到六角堂時
已經過了五點關門了...殘念。
六角堂是聖德太子所建立的,當時為了尋找建造大阪四天王寺的建材而來到這裡,因為
夢到佛祖對他說要在這裡救濟眾生而建立起來。寺號為紫雲山頂法寺。
本堂裡奉祀的是聖德太子的護持佛如意輪觀世音菩薩。
另一邊大銀杏樹下的石不動,安置的是不動明王,不動明王是大日如來為了降伏惡魔而變身
為眼前這樣憤怒的形象,並持有強大的法力。
再往另一邊走會看到親鸞上人像和親鸞堂。據說親鸞上人29歲時每晚都從比叡山下山來六角堂
參拜持續了百日,之後得到如意輪觀音的示現。
而在境內中央有一造景,周圍有十六羅漢像,數一數實際上真的有十六位,
不過其實十六只是取四八(四方八方)的倍數來表現多數,就是到處都有羅漢在身邊。
境內的東北方向有一個池子,池邊的建築為太子堂,裡面安置了聖德太子2歲的聖像。
池子裡養了很多肥滋滋的觀賞鯉魚和大白鵝~
而六角堂境內還有一個傳說就是へそ石,是一個六角形中間有洞的一塊石頭,原本是放在六角通上,
明治初期才被移到現在這個位置,據說現在石頭放置的位置是京都的中心。
而如果想看六角堂的特徵"六角形的屋簷",可以在旁邊的WEST18搭乘電梯上去,
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六角堂的樣子了,不過上面並沒有展望台等場所,所以只能在電梯裡
看一會兒然後就下來。
離開六角堂後沿著烏丸通走,會經過新風館,一個小型的綜合商場,中間有一廣場和表演舞台。
大概晃一下就離開了,之後沿著三條通的話可以看很多洋式建築,京都文化博物館也很有趣
有興趣的可以去參觀,因為之前來過了所以這次走另一條姉小路通,有一些傳統的建築可以看。
走到底就會到寺町商店街,而轉角剛好就是有名的和紙舖鳩居堂。在這逛一下並買了明信片~
往左走快到御池通的右手邊就會看到本能寺了。
本能寺全名為法華宗大本山本能寺,一開始的位置也不是在這,從油小路高辻五条開始,
中間重建了很多次,而著名的織田信長本能寺之變的位置是在四条西洞院附近,信長公死後
由第14代聖人重建,並奉豐臣秀吉之命移到現在這個位置。
不過後來因為大火和蛤御門之變又被燒毀,算一算總共重建了七次才是現在看到的樣子。
現在所看到的本堂是在1928年重建的。
本堂的另一邊有七個塔頭(寺院),但因為快到閉門時間就沒有仔細去參觀。
本堂後面有信長公廟和幾個靈墓。信長公廟是三男信孝所建立的。
而今天的最後來到的是矢田寺,沿著寺町商店街走快到三條通交叉口的左手邊就會看到。
矢田寺供奉的是矢田地藏尊,本堂安置了約2公尺高的地藏尊立像,又被稱為"代受苦地藏"。
而和六道珍皇寺裡設置的"迎え鐘"相反,這裡的是"送り鐘",就是讓亡者不要迷茫可以順利地到達冥土。
而寺方所販售的御守其中之一的ぬいぐるみ地藏很可愛,一個800円,可以在背後寫下願望。
是由住持夫婦所製作的。
另外就是繪馬也很特別,是地獄景象,畫的是僧侶從熱鍋中解救罪人的樣子。
今天也寫了朱印,但矢田寺的本月休息所以沒寫到,要等到11月才有,之後有來附近再來補齊。
於是今天只集了兩個,累計34個,剩三頁可以寫。